Saturday 7 October 2017

{爬梳筆記}自我介紹了一輩子



認識一個城市需要很多條件,很多時候需要機緣和運氣,其實跟認識人很像。向他人訴說自己、一邊持續不斷地誤解又理解自己,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不知不覺交織出一個個脆弱又固著的面孔。年紀小一點的時候大部分人的日子都是那樣單純,知道對方幾歲、讀什麼學校、長大後想做什麼/正在讀什麼科系,就可以心滿意足地互稱朋友。雖然這種認識過程太過膚淺又單一,有時卻不得不承認省事不少。

現在不這麼容易了。遇到新的面孔其實應該有許多可說的,但那些片段資訊又有哪些能夠代表自己呢?是職業嗎?是興趣嗎?是信仰嗎?還是對未來的想望或者對過去的詮釋呢?自我介紹了一輩子,我還在摸索如何在對方有限的注意力以及變動中的自我之間,取得一個問的人與回答的人都舒適的回答。我喜歡待在家、擅長獨處、不擅種植物、方向感奇差無比、不喜歡熱鬧但喜歡朋友、但比起人類更喜歡動物、常常過於用心記得別人不太用心說的話。

活出自己的形狀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需要多大的以及多長時間的勇氣;所有人都很努力、大家都很辛苦。但有時那樣努力做自己,像是急著向世界澄清什麼。我們都不想承認的是,有時候當別人比當自己容易,因為不需面對自己的主意不定、缺乏毅力,你只需要跟著別人的人生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從頭到尾都是假的。

寫到這裡又覺得,又何必在意自己如何表達自己呢?誰不是透過自己的篩選認識世界與他人。在我心裡形象迴異的台北、愛城、與倫敦,總是下雨,不都也充滿了誤解跟不實的想像。牛津多處有河經過,感受上離台北跟倫敦特別遠、卻不曉得為什麼在個人情感上與愛丁堡非常貼近。我們住的地方每扇窗戶都看得到樹,這裡的人喜歡歷史、整體而言特別溫和,下午街上總有人柔軟地歌唱或彈著吉他,有風的時候抬頭會看到雲群緩緩從建築的背後沈甸甸地飄過,遮住陽光。

什麼時候,我也可以跟這個城鎮互稱朋友呢。



1 comment:

Unknown said...

賀,重出江湖。甚麼時候,我也可以買到作者的散文集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