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July 2016

倫敦手札{四十一}:在家的人


人小的時候,總是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一樣發生在別人身上,比方說,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家一樣,大家喜歡各自安靜待在自己的房間裡,鮮少出門也鮮少走動。我小的時候曾經聽一位寫書法的爺爺對媽媽誇獎我坐得住,我心裡想,不就是坐著嗎。結了婚,我才知道R是一個需要戶外生活的人,習慣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所以後來我就跟著他,每天在十二點半跟七點鐘吃飯,週五晚上看電影,不在天還亮的時候進電影院為的是避免浪費白白的天光,在週末除非下雨就離開房間外出走路。我呢,我卻常常會因為做了奇怪的夢或者莫名晚起讓一天的形狀也跟著變異,有時候能在規律的日子裡滑行,卻一個閃神就會突然飯也不好好吃。我跟R在一起,常覺得他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就像一扇窗,我透過他看到另一種人的日常,逐漸明白我原來如此需要像他這樣的人,生活有個像船錨一樣的重量讓自己不至於無故飄移。

我們在去年秋天開始的時候到了倫敦,住進的房間極小但有一面大窗,R說,我不在家,但妳可以有大窗戶看到外面的綠地。去年夏末開始我成了在家工作的人,好像也變本加厲地讓我理直氣壯地天天把自己鑲嵌在家裡。我想起開始工作的第一年在師大,中午休息時間我常常都是草草吃完木須刀削麵,從師大路走進附近的巷子,然後沿著和平東路走到新生南路,從清真寺與天主堂的面前走過,有時的間的話繞進大安森林公園,或者折返回到當時那個沒有窗戶的辦公室。除了那段時間以外,我似乎也是長時間以在屋內的時光堆疊生活。

現在在倫敦,我跟以前一樣對於搭公車有股莫名的喜愛,且要坐在左排靠窗的地方。但是我搭車的時候跟以前在師大附近走路的時候一樣,常常都是耳裡掛著耳機,腦中想著一些一點也不重要,甚至自己也不太曉得是什麼的事。我人在外面好像也是天馬行空地不在世界裡,那麼我真的出門了嗎,也許也未必;也許這就是我的方向感永遠沒道理地奇差無比的緣故。

幾週前R的學期結束,也開始每天在家。我們每天肩併著肩坐在書桌前敲打電腦鍵盤,一人開著佈滿密密麻麻數字的Excel檔一人開著中英夾雜的Word檔,每過一段時間一個人就要一丁點的往左或向右移,否則手臂就要隨時和另一個人碰撞在一起。我有時轉頭對他說,以後我要一張自己的書桌,他每過一段時間就問我,妳會不會很無聊呢,我怕妳不快樂。而他每次這樣說,我就想起那位誇我坐得住的寫書法的爺爺,心裡想著,不就是坐著嗎。



2 comments:

Daphne Huang said...

我也喜歡在倫敦搭公車

Liz Chang said...

我覺得二樓公車很好玩 :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