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September 2016

〈誰疲憊另一個人就受傷〉


我們一左一右 時前時後 走在鋪就的路上
用荒唐和易碎的膽量 換取等價的日常
翻山越嶺了過了這一年的春夏

大多的時候 目光筆直 呼吸順暢


但光陰是一股無可厚非的漫不經心
一陣逼人的灼熱 或穿膛的酸涼
有時又柔軟如脂肪 其餘的時刻
捲著空氣 裹著沙

我們在秋季離開陸地 登船遠航
誰也逃不過交錯的驚呼和鼓掌 以及人煙稀少的輝煌
我才明白所有的冬日和這世界的虛妄 都是為了讓我全副精神
聽你歌唱

Image: Marina Abramovic, Rest Energy with Ulay, 1980

Sunday 18 September 2016

{爬梳筆記}:我們,我們的靈魂,和我們的時代



我其實不是個很會讀書的人,或者該說我以往總是任性,專挑自己感興趣的讀。等到了年紀愈來愈大、距離校園愈來愈遠,才遲緩地明白,所有的知識其實都是串連在一起的,且個個深不見底。我的歷史知識更是坑坑洞洞,每當跟著爸媽看起歷史劇時,我總是想著這些人物故事,無論是真實人物事跡、後代杜撰改編,或奇思幻想的故事,一切畢竟都有豐富的人物性格模型與大片深厚的時代記憶支撐。神話故事說,女媧造人的前半段,各個人物都是費心製作的精緻創造,但後半段就累了,開始想出辦法量產,人也就造得粗糙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後代的人不如古代先賢。

Wednesday 14 September 2016

〈時間的戰俘〉



先是一陣風 吹起塵土

接著一場雨 浸溼前路

等瀝乾了這個夏季 我們再來躊躇

初秋開始

哪些能耽誤

什麼該領悟



Sunday 11 September 2016

{蜉蝣日常}光陰的潮間帶



某一次搭機聽其他乘客說,人往東邊飛的時候時差是最難調的,因為時間被扣掉;前幾天凌晨一兩點醒來睡不著躺在床上,確實有種還債的感覺。還好日夜顛倒的時序沒有延續太久,但我還是常常忘記已不必東增西減地推算台灣的作息。但是現今,我們再次身處生活的潮間帶,離開上一段生活又未啟下面的路途,而我不時會想起倫敦那是我們又不是我們的家門前,現已開始落葉的街道。

Wednesday 7 September 2016

〈練就整身優雅的等待〉



你或以他人的中途 對比自己的末路
或以他人外觀的完好 對比自己內心的愁苦
暗夜若是反覆煨煮 你就逐漸學會 用寂靜的方式啼哭

雷電交加的思想 讓姍姍來遲的釋懷變得荒涼
你渴望思緒平整無瑕 卻總是躲不掉火辣辣的燙
一再被自己碾壓 裝聾作啞 天高路長

有的時候 雨會洗清空中的塵埃 沖蝕存活的倦怠
颳風的時候你就索性收傘 任雨在四面八方橫著下起來
讓你能從陰天的一方 慢慢練就整身優雅的等待






Friday 2 September 2016

倫敦手札{四十五}:天亮了我們就回家



旅行兩個禮拜,回到倫敦我們家門前的地上鋪滿黃褐色的落葉。時間本就不因任何人的離去而宕延,有時令人落寞,有時也給人一股豁達的心安,什麼事情都沒有什麼大不了,只要太陽照常升起,綠葉如常轉黃落地,萬物各按其時;下一段旅程又會何時、如何、在哪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