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總嘲諷自己,連植物都養不活要如何照顧一個活生生的人類,嚇唬自己又當作延遲養成擔當的藉口。但過去一段時間發現,至少對我來說,植物還是比較困難的:S餓了會哭、尿布髒了會輾轉難眠,但盆栽卻總是在我忙碌或寫作忘記時間與世界時,寧靜地頹喪乾枯。我非常羨慕那些能夠讀懂植物各種跡象與需求的人,羨慕他們能在起居環境中與各種盆栽花草相伴;和他們的綠手指相比,我屢屢感到自身的殘缺。
Sunday, 25 November 2018
Wednesday, 21 November 2018
{蜉蝣日常}晚秋
晚秋的牛津上空籠罩著乳白光暈,像是濃郁的盛夏殘留的一層油脂。其實英國的天空,多雲的時候是很美的。我們的住處在三樓,雲彩流動的日子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不遠處屋頂上方一層層藍、紫、橘與黃,跟著枝葉在涼風中飄移擺動,讓人明白什麼叫撥雲見日,讓人明白為什麼畫家會在畫作中那般呈現穹蒼。
Saturday, 6 October 2018
{蜉蝣日常}季節
進入出門需要穿擋風外套的時節,我們都覺得今年似乎不像去年此時初抵牛津那樣怕冷。記得三年前剛到倫敦沒多久,一天下午我和朋友約在市區喝咖啡,我穿毛衣與厚外套,她著夾克與無袖上衣。其實無論倫敦或牛津,都是人種組成特別豐富的城市,時間久了就會發現無論何種季節的穿著都可能同時出現,上街走一圈可以看到各種節氣的人們,披搭著自己的四季,彷彿一種若有似無的宣告和認同。
Saturday, 22 September 2018
Saturday, 9 June 2018
Friday, 6 April 2018
{蜉蝣日常}穿球鞋的提琴手
![]() |
Henri Matisse, Interior with Violin, Oil on Canvas, 1918 |
一轉眼已經四月,前幾天晚上跟朋友聽完音樂會走路回家的路上,朋友說實在是受夠了一直下雨,我們今年運氣不好,來牛津的第一年冬天就特別長,但在南英格蘭一年下三場雪也算是一件稀奇事。我們確實哀怨這個漫長的冬天,因此也更是滿心期待溫暖的天氣。
Friday, 9 March 2018
〈鹿〉
她畢竟是女人,沒有人能夠說她不熟悉血,何況還受過多年的醫學訓練;至少她一直以來是這麼告訴自己的。但是前一天晚上急診室地板的那一灘血不知道為什麼一直烙印在她的腦海中,有著奇怪的光滑表面,映照著天花板日光燈泛青藍色的燈光。當時空氣中有一股不知名的熟悉味道,混雜著那對情侶的爭吵聲,血一直從那女的的手腕滴到地上。
Saturday, 3 March 2018
Monday, 12 February 2018
{爬梳筆記}牛津與倫敦
和朋友約了去倫敦看展覽,我和R滿懷著進城的興奮之情一早從牛津搭車一路往東。和朋友會合前我們到了之前在倫敦住的社區,以及我們幾乎每週都去的池塘和喜歡逛的超市店舖,一方面訝異什麼都沒變,一方面又覺得也該這樣,畢竟我們每日在那些街道上走動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