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4 May 2017

{蜉蝣日常}換取生活

Vincent Van Gogh, Fishing Boats at Sea, oil on canvas, 1888


大家似乎不約而同在設法換取生活,我最近常常這樣覺得。

隨著年紀一年一年的堆疊,我好像更加有意識地注意人與人相聚時都說些什麼;我是個很喜歡朋友的人,大部分的相聚時間我們總是以匱乏的語言談工作,談日常作息,談接下來的計劃,說忙說累,盡可能地說一些複雜曲折的情感。

前陣子有較完整的時間跟一位老友好好說話,因著人生計畫,或者說生命極其自然的演變,我們從同班同學開始分岔,最近這五六年根本沒見過幾次面。就生活面而言,我們大概已經沒有辦法像若干年前那樣,記得對方最喜歡喝的飲料或近期看的書,不過或許老友總有一些不明的隱匿的深處理由,讓人能夠跨越因著光陰的緣故開始有些生澀面孔帶來的不安全感,平心靜氣用一種沈穩的氣息開始說話。

我仍然覺得這是一件有點奇怪的事,年紀小一點的時候似乎許多人對於未來的目標都是那樣明確,但一年一年過去,理應離當初說的未來更近、或至少更有能力接近才對,但我們描述前方的話語好像卻一年比一年還要模糊。我其實不覺得這全然是因為喪志或失望,也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對世界多認識了一點,抑或發現自己根本不夠認識自己,而那些在腦海裡形塑起來輕飄飄的島嶼,在現實世界裡卻要太多事情同時發生才可能露出水面。

人的話語在信任或理解的人面前常常這樣,一邊說話一邊思考,導致說出來的常常不滑順又免不了無預警中斷,甚至多次重新來過。我們聊創作聊工作,聊一些現實世界的掙扎,跟腳前那條形狀方向不明的路,又聊創作跟生活,聊賺錢要幹麻,聊世界聊社會,跟我們心裡的志業,繞了一圈回來,討論工作跟生活到底是什麼。我們沒有答案,起碼同意世界不必如別人說的骯髒,然後又分別了。

但我們還是需要這樣不連貫又總是言不及義的談話,形式不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設法用自己所知所有的換取生活,用時間用情感用金錢,用一股涉世未深的堅強,或者輕盈包袱連帶的傻勁吧。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長大後最不捨得應該就是好友間的慢慢分離吧

Liz Chang said...

C'est la vie!

Post a Comment